
来源:AOA彩票发表日期:2025-07-03 17:45:51浏览量:1
证券之星消息,2025年6月30日日久光电(003015)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光证资管尚青、华安证券潘宁馨 王强峰、英华资产于晨阳、浩期资产肖滨于2025年6月30日调研我司。
具体内容如下:问:可以介绍一下调光膜的 PDLC 和 EC 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势吗?公司对应的调光导电膜市场占有率是多少?答:总的来看 PDLC的成本会比 EC电致变色技术路线的成本低,具有雾度较高、电控电压偏高的特点,但是变色速度比较快。目前公司在售产品以 EC 电致变色技术路线为主,下游应用是汽车天幕、侧窗、后视镜为主要应用场景,实现隔热降温、自动调节玻璃透光度的功能。由于该产品所处行业位置比较上游,产业比较细分,公司没有获取到调查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调光导电膜的报告,因此无法告知具体未来的市场需求,从下游应用来看,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新能源车全景天幕渗透率已达到 14.4%,较上年同期增加 7.7个百分点,其中新能源汽车标配装配率为 28.6%,增幅达 11.6 个百分点。面对高强度日照带来的热辐射挑战(天幕区域热感强度可达 800W/m2),智能调光玻璃通过光谱选择性调控技术,可使座舱降温幅度达 8-12°C,推动其在天幕解决方案中的渗透率快速攀升。据 S&P Global Mobility 预测,2024年智能调光玻璃在配备全景天幕车型中的采用比例将突破 25%,头部材料供应商订单可见度已延伸至 2026年。问:可以介绍一下调光导电膜的企业是否具备技术先发优势?单价是多少?答:公司自成立开始始终围绕磁控溅镀、精密涂布等核心技术,先后实现了 ITO导电膜、铜膜、调光导电膜、光学膜等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ITO导电膜作为公司主要经营产品,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占有率预计达到 52%,因此公司对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抱有信心,调光导电膜的技术配合也较早,2023年实现对外销售,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。单价属于公司商业机密,不便对外披露。 Q3、R 膜也有突破,能介绍一下 R膜功能及对应的领域吗?目前主要竞争对象有哪些? R 光学膜(防反射/防眩光/防指纹三合一功能膜)通过提升显示透光率(+4%)、对比度(301→701)及降低环境光反射干扰,大范围的应用于车载显示、消费电子(手机/平板/笔记本电脑/电视)、医疗设施(内窥镜显示器/手术导航屏/医疗监护仪等)、商业显示等领域。当前市场以日韩厂商为主导,但国内企业正加速技术突破。问:去年调光导电膜和光学膜业绩增长,今年预期增长如何?答:2024 年报告期内调光导电膜与光学膜业务都有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,今年这两款产品是公司重点拓展的业务。公司即将披露 2025 年半年度报告,最新业务进展情况可以借鉴后续发布的公告。问:AI 眼镜公司产品处于什么阶段?眼镜应用的调光导电膜技术和汽车应用的相同吗?答:穿戴类产品规格和汽车应用的产品在溅镀工艺上不一样,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努力配合客户在包含 I 眼镜的智能穿戴、建筑等其他应用场景提供技术上的支持,还未有销售实绩。问:公司调光膜技术路径都有哪些,请这几个技术路径是否都在出货?还是 EC在出货?答:公司作为全技术路线的调光材料方案商,已完成 PDLC(聚合物分散液晶)、SPD(悬浮粒子)、EC(电致变色)及 LC(染料液晶)四大技术平台建设。目前在售的产品以汽车天幕、侧窗、后视镜为主要应用场景,EC 电致变色路线为主。同时,公司也积极努力配合客户在智能穿戴、建筑等其他应用场景提供调光导电膜的技术上的支持,目前已完成了前期样品认证。问:ITO 导电膜目前是啥状况?是否还有增长预期?答:LCD 显示面板的触控技术方案以外挂薄膜式和内嵌式 in-cell 为主。内嵌式 in-cell 本身因轻薄化和透光率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大品牌厂的青睐,加之,近几年来其良率及成本控制大幅改善,面板厂商大力推动,内嵌式 in-cell技术在 TFT LCD显示屏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,对消费电子特别是手机应用市场的渗透率不断的提高,技术迭代趋势日益明显。受此影响,公司作为外挂薄膜式触控方案的上游材料厂商,近几年主营业务 ITO导电膜的销量持续下滑。然而,相较于内嵌式 in-cell需要开模的特点,外挂式触控技术在成本控制及个性化定制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优势,更能满足不规则造型、曲面等应用需求,目前在小量、个性化定制要求高的方案中还有稳定存量,因此,ITO导电膜仍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。
日久光电(003015)主营业务:从事触控显示应用材料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并定制化开展相关功能性薄膜的研发和加工服务。
日久光电2025年一季报显示,公司主要经营收入1.39亿元,同比上升16.45%;归母净利润2805.15万元,同比上升346.48%;扣非净利润2745.77万元,同比上升586.18%;负债率12.1%,财务费用-19.08万元,毛利率34.83%。
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,由AI算法生成(网信算备240019号)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